實驗猴價格下降 曾經是每只20萬元
得知實驗猴價格下降 曾經是每只20萬元究竟是怎么回事?下面寵物易購帶大家看看是什么情況。
“猴價大起大落比股市大起大落更嚇人。”對于生物醫藥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實驗猴的價格近年來經歷了大起大落,從7000多元到20萬元,但依然是一只猴子難求。許多創新的制藥公司和無數的科研人員都按下了暫停鍵。
今年以來,猴子的價格在慢慢下跌。健康時報記者從多家實驗猴生產公司的工作人員處了解到,業內普遍認為猴價下降是大勢所趨,猴價持續下降。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4月發布的2023年實驗猴第一批采購招標項目公開招標公告,32只恒河猴的預算采購價格為396.3萬元。按此估算,每只恒河猴的收購價約為12.3萬元。
猴子的價格下降了,IND應用的數量也下降了。
2020年,孫強開始“被迫”繁殖實驗猴。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實驗室使用了1000多只實驗猴。當時過高的猴價使得實驗猴難以使用。但是這批在孫強繁殖的實驗猴子,
直到2024年才會投入輔助生殖技術的研究。
“這兩年實驗猴的價格太高了。2019年,我在東南亞買的一只實驗猴的價格是9000多元。2022年實驗猴采購項目,成交價高于每只18萬元,需要我們私下額外支付每只2萬元。
"國內某大型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負責人林平(化名)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當時實驗猴的實際費用已經超過20萬元/只。
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2022年公布的“中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研究所實驗食蟹猴采購項目”結果,兩次采購食蟹猴的價格分別為18.4萬元/只和19.4萬元/只。在2020年的項目公示中,
購買400只實驗用食蟹猴的預算是1200萬元,即每只3萬元。臨床前研究往往需要各種實驗動物研究相互驗證。
一般用一只嚙齒類動物和一只非嚙齒類動物(包括狗、兔、小型豬和猴)來完成候選藥物的藥效、代謝和毒理學的體內評價實驗。實驗猴是非嚙齒類實驗動物,交叉反應最高,實驗結果相對更準確。
2019年,一份39種單克隆抗體藥物在實驗動物中的交叉反應報告顯示,食蟹猴的交叉反應為82%,狨猴為67%,兔為17%,狗為11%,小鼠為7%,大鼠為0。
浙江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王偉表示,近年來,實驗猴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抗腫瘤藥物和免疫相關疫苗的研發需求增加。在孫強看來,猴價暴漲是國內外大分子新藥研發爆發式增長造成的。據不完全統計,
2018-2021年,創新藥物和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量從522件增加到1886件,IND申請量逐年增加。in 2022年申請品種1226個,低于2021年。
伴隨IND申請數量的,還有實驗猴的價格。
根據中國實驗動物許可證查詢管理系統,全國有有效生產和猴證的企業有56家。健康時報記者隨機整理了近10家實驗猴生產企業了解到,2023年以來,實驗猴價格普遍下降。
有些猴場還有實驗猴可以訂購。一家猴場的負責人透露,他所在公司的實驗猴單價已經從16-17萬元降到了15萬元。國內某高校實驗動物中心負責人表示,學校老師已經可以買到12萬元/只的實驗猴。
可以保證學校實驗猴的基本供應。
“目前猴價下跌,反映出創新藥的泡沫正在逐漸被擠壓。”孫強告訴《健康時報》,中國原本是實驗猴的重要出口國。隨著我國創新藥物的發展,國內實驗猴市場供不應求。但在旺盛的需求背后,
事實上,生物醫藥行業存在大量泡沫。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整體市場份額有限。數百家藥企紛紛效仿,投入PD-1和抗腫瘤藥物的研發,有些公司注定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排擠”。
而價格回落的過程也體現出整個行業逐步回歸理性,向更良性的方向發展。
合理的實驗猴價格應降至5萬元/只~10萬元/只
復旦大學藥學院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周文江介紹,高昂的猴價導致新藥研發在臨床前階段就耗費了大量的資金。以高劑量組、中劑量組、低劑量組、對照組四個劑量組計算,每個劑量組中需要至少8只實驗猴。
在實際創新藥新藥臨床試驗中,需要的實驗猴數量一般為40只,如果每只猴子的均價為20萬元,這意味著一個試驗至少需要耗費800萬元。
對于從事基礎科研的人員來說,20萬元幾乎是“天價”。一個項目如果能獲批50萬~60萬的科研經費,在當時的實驗猴市場上,只能買下三只猴。
過去幾年,因為新藥安全性評價試驗用猴過于高昂,藥明康德、昭衍新藥、康龍化成等CRO公司(生物醫藥研發合作企業)開始收購猴場。大型生物醫藥企業高價購猴,部分中小型企業則決定暫停創新藥研發。
林萍透露,創新藥試驗風險較大,高昂的猴價會進一步加大成本,部分企業決定暫時不啟動創新藥的安評試驗。實驗猴價格回歸正常對于我國創新藥項目順利開展意義重大。
“粗略計算,每只猴子大概需要花費1萬元的成本費用。”孫強介紹,目前的實驗用猴主要是3歲~5歲的食蟹猴、恒河猴,但養育一批實驗猴大致需要6年~10年。如果一個猴場養育了1萬只實驗猴,年齡分布較為均勻,
單只售價10萬元已是暴利,但售價低于5萬元/只可能會使猴場面臨經營困難,比較合適的售價約為5萬元/只~10萬元/只。
健康時報記者從一家已被CRO公司收購的猴場負責人處了解到,他們養殖的實驗猴屬于內部用猴,價格為內部用價,一直維持在幾萬元之間。
“對于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來說,實驗猴降價當然是件好事。”汪洌表示,實驗猴主要用于神經行為學的相關研究,價格的回落意味著部分因高昂猴價暫停的基礎科研項目能夠重新啟動。
價格高昂,意味著實驗猴只能在大型藥企之間流通。對于中小型藥企來說,舉步維艱。相應地,實驗猴價格回歸理性則意味著基礎科研推進,大中小型創新藥企也有機會重新入局。
實驗猴應作為一種戰略資源掌握在國家手上
讓孫強更心痛的是國內猴場中垂垂老矣的種猴。猴價飆升后,猴場負責人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將部分實驗猴留作種猴,待四年后成熟進行繁育,猴需要5~6個月孕育一胎,
而繁育后收回成本可能需要6年至10年;另一種選擇是趁著猴價飆升迅速出售。大多數國內猴場都選擇了后者。而已經繁育多代的實驗猴紛紛進入老年,對于國內猴場負責人來說,“引進種猴”變得至關重要。
不過,孫強認為,進口種猴的方法并不能長遠解決我國實驗猴市場上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目前市場上的實驗猴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存在捕獵野生猴子售賣的情況。野捕的猴子可能攜帶結核病毒、猴皰疹病毒、猿類逆轉錄病毒、瘧疾等病原體,一旦攜帶病原體,則意味著試驗無效,危害人體健康,
更關鍵的是,販賣野捕猴不符合野生動物保護法的規定。
孫強介紹,中科院的內部試驗已開展實驗猴的親子鑒定,必須保證實驗猴系國內猴場繁育,而非野捕。
不同于已有多家上市企業的實驗鼠行業,絕大多數的實驗猴企業仍為私人企業,規模較小,仍缺乏一家“領頭猴”公司。如果國內的猴場長期按照短期逐利的模式發展,將難以為繼。在孫強看來,雖然實驗猴市場相對較小,
但對于整個生物醫藥行業仍是長期穩定的必需品。實驗猴價格回落之后,真正有遠見的實驗猴公司將以此為契機,建立規模化、高質量的大型猴場。
多位專家表示,實驗猴應該作為戰略資源掌握在國家手上。除了私營的模式外,美國等國已建立起國家為主導的實驗猴養殖基地,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危機。林萍介紹,
海南、四川等地正逐步推進全國非靈長類繁育基地的建設。
部分實驗猴公司內仍留有實驗猴等待售賣。不過,這個屬于實驗猴的暴利期正逐漸走向尾聲,一個正常、有序的創新藥研發環境正逐步回歸。
感謝您閱讀實驗猴價格下降 曾經是每只20萬元,以上就是實驗猴價格下降 曾經是每只20萬元的全部內容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寵物新聞資訊請關注寵物易購(www.cdsxslsw.com),我們是專注于寵物護理、寵物美容、寵物飼養及寵物訓練教程的綜合型寵物門戶網站。